醫院資訊
腫瘤防治宣傳周——結直腸癌防癌體檢規范
結直腸癌
隨著我們國家經濟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的結腸癌和直腸癌發病率上升非常快。結直腸癌在我國發病率由原先的惡性腫瘤排名第五位上升到了現在的第三位,在一些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發病更多。我國結腸癌和直腸癌各占50%左右。
結直腸癌的高危因素
年齡在40-74歲之間或具有以下因素之一:
1、膳食習慣不良者(長期脂肪餐或紅肉攝入)
2、有結直腸癌腫瘤家族史者。
3、患慢性結腸炎者。
4、患結腸息肉者。
5、便潛血陽性者。
結直腸癌防癌體檢技術
結直腸癌高風險人群應進一步做結腸鏡檢查以明確診斷,有結腸鏡禁忌者至少需行直腸指診,另根據具體情況可考慮行乙狀結腸鏡或氣鋇雙重腸道造影檢查。所有鏡下發現的病變應取活檢或摘除,行病理診斷。
什么情況應該做腸鏡檢查?
1、反復便血(特別是跟大便混在一起的血,或者粘液膿血便,排黑便或者暗紅色變需要胃腸鏡一起做);
2、常規體檢糞便檢查陽性者 (有時候早期腸癌出血量很少包裹在大便里面肉眼看不到血色,但是機器能查到);
3、以前有息肉切除的人 (息肉切除第一年最好要復查一次);
4、家族里面有大腸癌或腺瘤等患者;
5、反復腹痛、腹瀉、便秘、或腹瀉與便秘交替者;
6、不明原因消瘦(半年瘦5公斤以上);
7、其他儀器檢查(如彩超 、CT、鋇劑灌腸檢查)發現腸道有病變的;
8、40歲以上的人;
9、嗜好煙酒、高脂肪、高蛋白食物、燒烤、腌漬食品者;
10、長期坐位工作又缺乏鍛煉者;
11、腸憩室、黑變病、炎癥性腸病患者。
腸癌早期篩查怎么做
如果沒有家族史或者以上易感因素,那么醫生建議40歲以上人群應每1--2年篩查一次,40歲以下人群每3—5年篩查一次。
如果有家族史或者易感因素,最好到醫院咨詢醫生意見,根據自身情況制定適合自己的方案。
肛管指診和直腸鏡檢 檢查有無直腸息肉、直腸癌、內痔或其他病變。
乙狀結腸鏡和纖維結腸鏡 鏡檢可發現癌腫,觀察其大小、位置及局部浸潤范圍。
抽血檢查如癌胚抗原(對早期腫瘤的診斷價值不大,對推測預后和判斷復發有一定的幫助)等。
大便檢查 體檢的時候很多人都不愿意檢查大便,其實是一個非常錯誤的做法,大便檢查能夠發現腸道疾病,算得上是“物美價廉”的一項檢查。
如何預防
在我國,結腸癌發病率逐年升高的主要原因,就是很多人缺乏預防意識,生活中不注意。郭偉劍說,要想達到較好的預防效果,主要還是靠人們的自覺行為,養成健康的生活、飲食習慣,并且長期保持下去。
比如,飲食上要低糖、低油、低脂肪,多吃蔬果和粗纖維食物;生活上要有規律,多運動,保持大便通暢,規律排便;工作中要善于自我調節,做到勞逸結合,不要讓自己長期處于高壓的狀態下。最好每兩到三年進行一次腸鏡檢查,做到早診斷,早治療,降低疾病帶來的風險。
此外,有幾類人在生活中要格外注意,加強預防。
1、有結直腸癌家族遺傳病史的人
結直腸癌發病的首要因素就是遺傳因素。可以說20%~30%的結直腸癌與遺傳因素有關。一級親屬(父母兄弟姐妹)如果患有結直腸癌,本人一般可以認定為結直腸癌發病的高危人群。
此類人在生活中更要注意,最好每年進行一次早篩檢查,對身體上的一些小癥狀多加留意,如果出現可能患有結直腸癌的癥狀,要及時去醫院進行檢查。有些專業的醫院還可進行遺傳基因的檢測或設有遺傳門診。
2、久坐不動的肥胖人士
肥胖者在日常生活中的飲食一般會攝入過多的動植物脂肪、膽固醇等,這些物質可以增加腸道內膽汁酸的分泌,對腸道黏膜形成刺激和損害。
此外,運動量比較少,會導致腸蠕動降低,增加消化道的負擔,妨礙正常的消化,脂肪的代謝產物如果長時間存在于腸道內,就可能最終轉化為致癌物質。
此類人需要控制體重,多運動,飲食上少肉少油,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纖維食物。控制食量,不要貪吃。
3、平日飲食中多肉少菜的人
有些人在平時吃飯時,不喜歡吃蔬菜水果,只喜歡吃肉或油炸食品,膳食纖維攝入相對較少,油脂攝入多。
然而膳食纖維可以促進腸蠕動,有助于消化、分解脂肪,如果腸道中缺少膳食纖維,就容易發生便秘,時間一長,就會成為直結腸癌的潛在危險因素。
此類人要改善飲食結構,減少肉類攝入,多吃蔬菜水果,做到飲食均衡。
4、有腸息肉病史的人
腸息肉有一定的癌變幾率,尤其近幾年,我國腸息肉患者癌變率逐漸增高,因此要引起重視。
如果是有腸息肉病史的人要注意定期復查,避免復發甚至癌變。
5、長期便秘或排便不規律的人
長期便秘或排便不規律,是腸內系統或菌群紊亂的表現,長此以往也容易導致結直腸癌發病。
此類人首先要弄清自己便秘的原因,如果是因為生活習慣或飲食所造成,那就要改變飲食結構,改善生活習慣。如果是非消化道問題所致,也應該盡快就醫,明確病因,盡早治療,減輕癥狀。
都知道癌癥的可怕
可癌癥從人體上到下
越往下
腫瘤的惡化程度越2輕
特別是結直腸癌
如果早期篩查發現
可以及時根治。